孔子說廉之五:臨官莫如平,臨財莫如廉
時間:2014-02-25 | 瀏覽: | 來源:
孔子說:“臨官莫如平,臨財莫如廉,廉平之守,不可攻也。”(《說苑·政理》)意謂當官為政沒有比公平更好的美德,面對財貨沒有比廉潔更好的節(jié)操。一個人如果擁有廉潔公平的操守,就可以經(jīng)受各種考驗,立于不敗之地。
子貢將出任信陽的長官,向孔子辭行,孔子給他講了一番為官的道理,其中說到這四句話,希望他能做一個公正廉潔的官員。后來,子貢也的確在自己的從政生涯中,忠實地踐行了老師的教誨,做出了不一般的業(yè)績。
我們先看看孔子講的“平”。
為政公平,處事公正,這是孔子提倡的為官之道。
孔子周游列國,在衛(wèi)國待的時間最久,不少學生和朋友都是衛(wèi)國的大官。有人擔心衛(wèi)靈公重用孔子,所以跑到衛(wèi)靈公那里中傷孔子,說他想叛亂。衛(wèi)靈公派人捉拿孔子,于是孔子和他的學生四散逃走。
孔子的學生子皋慌亂中跑到城門下,城門已閉,出不去,有個守門人認識他,把他拉到城門旁的暗室中藏了起來,所以抓捕的人沒有捉住他。
這個守門人受過刖刑,被砍掉雙足,罰來看門,而執(zhí)行刑罰的正是子皋。子皋問守門人:“當初因我堅守法令而砍掉了你的腳,今天正是你報仇的時候,你為什么要保護我?”守門人說:“我受斷足之刑,那是我罪有應得,也是沒辦法的事。然而當您審理此案的時候,仔細揣摩法令,想使我免去酷刑,這我是知道的。等到刑罰判定,您面有愁容,我也知道您的好心。這并不是您私心偏袒我才會這樣,而是您的天性和仁愛之心使然。這就是我之所以報答您的原因?!?
子皋逃脫后,找到了孔子,向老師匯報了自己這番遭遇,孔子深有感觸,他說:“善為吏者樹德,不能為吏者樹怨。概者,平量者也;吏者,平法者也。治國者,不可失平也。”(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)意謂善于做官的人樹立恩德,不善于做官的人樹立仇怨?!案拧笔峭破搅科鞯模üぞ撸?,官吏如概,是平正執(zhí)法的。治理國家的人,不可失去平正。
孔子年輕時給季氏當倉庫會計,辦事即以公平著稱,故而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夸獎他:“料量平”(即出納錢糧計量公平準確)。
再看看孔子講的“廉”。
孔子說過“委利生孽”的話(《大戴禮記·四代》),意思是積利不當會產(chǎn)生禍害。通過不正當?shù)氖侄潍@取財富,如同踏在薄冰上,遲早要掉到冰窟窿里,萬不可心存僥幸。
宋代陳師道說:“百年富貴今誰見,一代功名托至公?!币庵^歷史上那些家財萬貫、地位顯貴的人,今天誰還能記住他們?功勛或美名,只會記在那些一心為公的人身上。這兩句話可謂深得孔子所謂廉平之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