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石銘:珍貴的為官箴言
時間:2013-07-03 | 瀏覽: | 來源:
在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(chǎn)地福建省武夷山,留有不少古代勤政為民的文物史跡?,F(xiàn)存于武夷山文廟牌坊前的戒石銘碑,就是一塊非常有意義的廉政教育文物。戒石銘碑歷經(jīng)千年風(fēng)雨,見證了數(shù)十任地方官員們廉潔奉公的故事。作為反腐倡廉的教材,戒石銘碑的故事,也被寫入了武夷山市中小學(xué)鄉(xiāng)土教材。
五代十國時,后蜀孟昶為了加強(qiáng)吏治,曾對大臣們說:“爾俸爾祿,民脂民膏;小民易虐,上天難欺。”孟昶作為一國之君,能說出這番話來,體現(xiàn)了他的民本思想。宋太祖趙匡胤攻克后蜀,這句出自降君的話,對趙匡胤也有靈魂的觸動。他下圣旨叫人刻石立碑,一面刻著“公生明”三字,另一面就刻著孟昶說的這句話。趙匡胤讓人將碑立于官署,成為警示官員們的戒石銘。
孟昶在位后期并不太關(guān)心國事,政治幾乎荒廢,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。孟昶廣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宮,為迎合寵妃“花蕊夫人”愛牡丹之好,勞民傷財大種牡丹,卻不顧各地早已民不聊生。
趙匡胤死后,由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繼位,為警示后人不忘前車之鑒,趙光義命人刻了25塊戒石銘碑分置全國,作為地方官吏之戒。到了明清兩朝,各州縣衙門的大門之內(nèi)、南道之上的石碑,更是多刻有戒石銘。
戒石銘僅有十二字,但字字重千鈞,高度概括了官與民二者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用現(xiàn)在的觀點來說,就是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警醒各級官員不能忘掉所享的俸祿,來自百姓血汗這一事實。俸祿被“民脂民膏”加以比喻,體現(xiàn)了愛民意識。“小民易虐”,則道出中國歷朝歷代一個基本現(xiàn)實:老百姓總是處于弱勢群體之列,逆來順受又是老百姓脆弱的表現(xiàn)。“上天難欺”,“上天”是指真理、法理。這句話猶如懸在貪官污吏頭上的一把劍:為官要守規(guī)矩、知方圓,并且記住欺壓百姓天理難容。
唐代詩人杜荀鶴在《自敘》詩中寫道:“寧為宇宙閑吟客,怕做乾坤竊祿人。”杜荀鶴作為封建時代的官吏,也有文化自覺,不想讓庸碌無為來玷污自己的人格。韋應(yīng)物在《寄李儋元錫》一詩中寫道:“身多疾病思田里,邑有流亡愧俸錢?!币卜从吵鲆环焦倮魬?yīng)具備的權(quán)力責(zé)任意識。如果老百姓不能安居樂業(yè),即使你的俸祿不缺,心里也慚愧!戒石銘,不僅是古時官吏的自省警句,也是當(dāng)今時代需要的為官箴言。(鄒全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