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文:拒絕與廉潔
時間:2013-03-15 | 瀏覽: | 來源:
雜文:拒絕與廉潔
“拒絕”這個詞給人的感覺是生硬的,一點兒也不溫柔。何謂“拒絕”?《現(xiàn)代漢語詞典》上解釋為:“不接受?!绷疂嵞?簡單地說,是“不貪占”。
從詞典對“拒絕”與“廉潔”的解釋不難看出,兩者之間有十分微妙的聯(lián)系。憑直覺斷言:廉潔者,必須包含拒絕;不拒絕,就不能保證廉潔。
大千世界,充滿了誘惑,金錢、美色、物質(zhì)的、精神的等等,無一不對人們閃著世俗的媚光。面對種種誘惑,有人拒絕了,有人接受了。清廉與腐敗的分界線就在這里。
歷史上的清官,大都有拒絕誘惑的過硬本領。東漢楊震當太守時,王密“夜懷金十斤以遺震”,并告訴他:“暮夜無知者?!钡珬钫饏s嚴詞拒絕道:“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爾知,何謂無知?”唐代宰相陸贄清正廉潔,對下屬的贈禮無論厚薄,一概拒絕。就連皇帝都覺得他“清慎太過”,暗下密旨勸他“開通”些,勸他若是馬鞭、鞋靴等“薄禮”收下亦無妨。
相比之下,今天有些人就缺乏拒絕的勇氣和本領。一些人不僅喪失了拒絕的能力,還覺得不拒絕是很正常的事情,“盛情難卻”嘛!把“糖彈”當作“糖球”吞下去,自己覺得很舒服。明明已經(jīng)陷落了,還覺得很自在,甚至有人說:“酒有人貢,煙有人送,工資一般不動……”
不能拒絕誘惑,就很難拒絕災禍。從近幾年許多職務犯罪案例看,一些領導干部對一失足鑄成大錯追悔不已,總結教訓,都有個面對錢財女色的誘惑,思想動搖而喪失拒絕能力的問題,一來二去便跌進了罪惡的泥潭。如此看來,學會拒絕才能保全廉潔。